2023 年 3 月 20 日,欧洲人权法院发布了关于第三方干预方式的实践指示,并宣布对法院规则进行修订。其中包含的澄清和变化来得正是时候。就在三天前,法院宣布26 个成员国将介入有关 2022 年全面入侵乌克兰和 2014 年开始的乌克兰东部冲突的联合案件(现为:乌克兰和荷兰诉俄罗斯联邦,编号 8019/16、43800/14、28525/20、11055/22)。随着成员国介入的浪潮空前高涨,根据《欧洲人权公约》第 36 条第 (2) 款和第 44 条制定的程序文书变得相当突出。
通过第三方介入,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可以向法院提交信息和意见,以就特定争议作出裁决。这一程序工具旨在协助法院作出裁决。在欧洲人权体系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可以请求介入:未涉及的成员国(第三国介入者)、以专业知识协助法院的人员(传统 法庭 之友)以及其权利可能受到裁决影响的人员。第三方介入者不必证明对案件结果有直接的法律利益。
法院已准备好处理第三方提 孟加拉国资源 出的意见。虽然法院澄清了一些含糊不清的方面,但其他方面可能会引发进一步的讨论。这篇短文阐述了更新中实施了哪些变化以及它们与当前做法有何不同,特别关注 2022 年俄罗斯入侵的案件。
更新的背景
早在 2018 年关于改革欧洲公约体系的哥本哈根高级别会议上,成员国第三方干预的重要性就已得到强调。最终宣言呼吁成员国通过该文书与法院进行对话(第 34 段),并以协调的方式进行对话(第 40 段)。宣言还邀请法院支持第三方干预(第 39 段),这引发了导致最近更新的进程。
此次更新的发布也体现了2022 年俄罗斯入侵案(原乌克兰诉俄罗斯案 X 号)中第三方介入的历史性浪潮,其数量远远超过之前所有第三国的介入。这些第三国的额外意见,例如法律论据或从接收成员国对乌克兰难民的采访中收集的证据,可能有助于对这一事实复杂的案件作出判决。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大量带有政治意图的额外意见可能会使法院不堪重负。因此,法院要求各国协调其贡献也就不足为奇了。